4月22日“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广西南宁市开幕。
学院院长杨军,副院长杨俊霞受邀出席,并带领戏文系和戏剧学系的4名教师及9名研究生参加了开幕系列活动。
在4月23日举行的以东盟民族戏剧发展为议题的“中国—东盟民族戏剧院团长论坛”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秦华生教授主持了论坛,中国艺术研究院毛小雨教授做开场发言,毛小雨教授介绍了东盟民族戏剧近年来的发展,强调了中国民族民间戏剧与东盟各国戏剧发展的重要关系。论坛上学院院长杨军以“高校在戏曲非遗传承中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做了精彩发言,提出了welcome欧洲杯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王胜华教授为代表的教学团队就已经在云南民族民间戏剧和戏剧人类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到2011年全国"非遗法"颁布施行以来,以杨军教授为代表的welcome欧洲杯的"民族民间戏剧传承保护"研究团队,持续地对云南地方戏曲剧种和少数民族剧种展开了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研究和传承实践,在学术研究、民间生态修复、剧目创作拉动剧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突出的成果。对云南戏曲"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会上来自全国的多家艺术院团、高等院校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非遗”剧种的建设与发展。会上大理州白剧团团长姜果提出了剧目是剧团生存根本的思考,结合白剧团发展经验建议各位专家学者更多关注剧目创作。德宏州傣剧团团长们从高梳理了傣剧建国以来的发展,向在场的专家学者展示了傣剧《刀安仁》2016年首登北京舞台演出的盛况。前楚雄州彝剧团团长郭剑波,提出民族戏剧发展需要结合群众需求的建议。沈阳市曲艺团团长杨宗宇就文旅结合谈到非遗戏剧在当地的发展。曲剧团代表提出曲剧近年来的发展正面临年轻演员缺失的困境,关注地方剧种发展更需要关注地方戏人才的培养。论坛最后,中国艺术研究院刘彦君教授做总结发言,强调此次论谈的重要意义。
论坛结束后,来自东盟各国的艺术家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中国—东盟表演艺术非遗联合展演“,来自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芦笙舞《滚山珠》拉开了演出序幕,菲律宾、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的文化艺术团体都带来了特色的非遗演出,最后在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彝族花腰歌舞《跳乐》热闹的气氛中整场演出落下帷幕。
文字来源:姚又僮
图片提供:南宁市民族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