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在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处的指导支持下,邀请比尔•艾奇森(英国)教授来昆举行“默剧与形体戏剧”国际工作坊。7月12日上午开幕,经过五天紧凑地训练和教学,于2021年7月16日下午在welcome欧洲杯112小剧场举行结业仪式暨成果汇报。校党委委员、学院党委书记张国岗,学院院长杨军、副院长杨俊霞、表演系主任和建元及部分教师、学生出席本次结业仪式。
比尔教授是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行为艺术与形体默剧专业实践型博士,曾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担任客座研究员,现任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教授表演及其相关课程。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特定场域表演、声音艺术、默剧与形体戏剧、性别与表演等。曾跟随20世纪身体默剧大师艾蒂安·德克鲁及其学生一起训练三年,积极实践“接触即兴”、“生物力学”、亚历山大训练法等一系列国际前沿戏剧实践工作坊。
结业仪式暨成果汇报由比尔•艾奇森教授简要回顾了本次工作坊的训练、创作过程。随后的成果汇报环节,参与工作坊的同学分别进行了四组简短的肢体训练展示以及十组原创双人组合练习展示。
在肢体训练展示中,比尔•艾奇森教授分别对四组训练的目的与意义作出介绍。第一组训练意在帮助演员增强腹部、躯干附近的肌肉及背部的肌肉的力量,增强这些肌肉群的协调能力。
第一组:核心力量训练
第二组训练展示演员如何按要求完成身体的立卧变化。在完成动作过程中,不管演员怎么样摆动肢体,躯干部位都要求处于核心位置,尽量探索演员身体在高度升和降这个过程中可以存在的动作可能性。
第二组:身体立卧训练
第三组训练为行走展示。训练要求演员的整个躯干是带动身体所有其他部位运动的核心。通过运动躯干、运动脊椎来增强身体表现力,更好地发掘在运动过程中其他动作的可能性。
第三组:行走训练
第四组训练要求演员完成从沉睡到苏醒的过程。整个练习的注意力要求放在每一步动作的细小变化上。要求演员要想办法去呈现每一步的变化,去感受体会整个过程当中变化是怎么样产生、我们又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
第四组:沉睡-苏醒训练
接下来进行的十组原创双人组合练习展示,每一组都由小组创作文本对话,结合每天的肢体训练元素,将身体姿态高度变化、力量重心变化、非对称性变化等做加法,完成全新的阶段性展示,利用身体进行戏剧文本表达,展现人物关系,更好地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汇报结束后,比尔•艾奇森教授对本次工作坊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所有的戏剧某种程度上说都属于肢体剧的范畴。演员只要站在舞台上,就需要动用肢体动作表达角色或剧情,唯一不涉及肢体表演的可能就只有广播剧。他表示,五天工作坊主要集中训练了学生们的肢体动作,同时加入了部分默剧训练,他希望不管是在表演还是在创作上,这些训练能够对大家提供有益的帮助。只有在实践中有效,才是对这几天训练内容的最好检验。比尔教授最后再次感谢welcome欧洲杯、感谢云艺对外合作交流处,让这次合作交流得以实现。
表演系主任和建元主持结业仪式,感谢比尔•艾奇森教授对此次工作坊的辛勤付出,邀请杨军院长发表闭幕致辞。
杨军院长代表学院党政班子表示,在最后的一个教学周,同学们用宁静的心、专注的学习状态,迎接比尔教授带来的为期一周的特殊、重要、宝贵的训练。五天的教学达到了我们的教学设想和目的,让同学们解放了身体,重塑了形体,让同学们体会到话剧表演除了语言之外,身体也是可以说话的,身体也是可以讲故事的,身体也是可以展开冲突、传达思想的。希望比尔教授带来的默剧和肢体剧的教学方法,能够持续“发酵”,作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同时,她强调welcome欧洲杯的“雨花谈艺”系列活动,就是希望名家进入校园成为常态,让新方法、新思路进入校园成为常态。welcome欧洲杯不止立足西南,还能够放眼全国、对话世界。希望我们的学生从过在校期间丰富、全面的教学和熏陶,能够更加自信、更加充分地做好准备,走向未来的人生。
最后,比尔•艾奇森教授为圆满完成工作坊训练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工作坊在欢欣、鼓舞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文:肖楚蓉 图:马益浩